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:艺术202008
录入者:zhangyp 人气指数: 次 发布时间:2020年10月16日
主题 | 篇??????? 名 | 责 任 者 | 刊名 | 刊期 | 页码 |
教学与研究 | 致敬与感恩——评“广东风格钢琴曲第一人”夏里柯的钢琴作品(中) | 梁茂春 | 钢琴艺术 | 2020.08 | 12 |
?莫扎特《c小调钢琴奏鸣曲》的演奏风格初探 | 王婕 | 钢琴艺术 | 2020.08 | 20 | |
钢琴教学法学科发展的新起点和新收获——“第三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”活动综述 | 赵小红、程泽睿 | 钢琴艺术 | 2020.08 | 25 | |
键盘和声教学的价值取向 | 刘冬云 | 钢琴艺术 | 2020.08 | 28 | |
《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(新编第二版)》解析(三) | 周铭孙 | 钢琴艺术 | 2020.08 | 32 | |
古典重读之二——古典主义时期早期钢琴的特点与发展(下) | 汪月含 | 钢琴艺术 | 2020.08 | 37 | |
音由心生,乐从乐起——《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》解析(十三) | 魏珊 | 钢琴艺术 | 2020.08 | 43 | |
探寻中国音乐结构分析的新形式——陈应时教授的音乐曲体理论研究之一 | 王安潮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14 | |
从卞萌论著看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研究发展 | 赵柯丽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17 | |
文献与田野结合? ? 考古与当下互证——评张振涛著《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》 | 刘东兴 王昌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21 | |
“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”--鲁西南鼓吹乐中的文化调适 | 郝韵颖 林林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26 | |
?AI助推古琴谱升维高维乐谱 | 孙洋 ? 王利 张辉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29 | |
吉纳斯特拉《阿根廷舞曲》的演奏技法分析 | ?钱至美 刘圆梦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33 | |
斯克里亚宾《第四钢琴奏鸣曲》教学中的美学想象引导初探 | 米雪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35 | |
论中国钢琴作品“水”的奏法赏析 | 江念念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38 | |
南音传承的现实意义 | 陈燕婷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40 | |
2020美国西部合唱指挥国际会议综述 | 孙晓烂 ? 郭晓伟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44 | |
“乐”谈“疍民”——南海“水上民歌”音乐形态分析 | 郭建民 ? 赵世兰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48 | |
?谈格莱美大奖的发展及其意义 | 孔恬傲 刘臣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56 | |
走出傲慢与偏见——中国室内歌剧杂谈 | 李吉提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58 | |
灵魂的独白——室内歌剧《向南,太阳下颤抖的星》戏剧结构形态及音乐的表现手法与象征意义 ? ? ? ? | 张宝华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61 | |
“一带一路”视域下广西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发展研究 | 李颜汐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68 | |
辽宁民歌的源流发展与传承保护 | 李月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70 | |
中国高校音乐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| 李晓迪 ? 葛美言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72 | |
合唱在职业院校中的美育作用 | 锡玮琳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74 | |
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理论融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| 邹娟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76 | |
大类招生背景下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析——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 | 李群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79 | |
培养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可行性研究 | 张朝晴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82 | |
对高职声乐有效性教学的体会策略 | 文朝晖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84 | |
论舒伯特声乐套曲《冬之旅》的艺术特色——以第七首《在河面上》为例 | 王梓同 ? 卿扬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86 | |
探究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| 谢丽莎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88 | |
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| 何依霖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90 | |
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作用与培养方式分析赵瑞新刘雨晴陈梦芸 | 赵瑞新 刘雨晴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93 | |
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探索与研究见解 | 陈梦芸 | 音乐生活 | 2020.08 | 95 | |
姚思源口述史之“我的大学音乐教育”(1945-1949) | 李晓菲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4 | |
“精准教学”视角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思考 | 柳松玲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9 | |
基于体验活动的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研究——中西结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“七法十三类” | 柯小斌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15 | |
在探究中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响--执教《黄河大合唱》的实践与思考 | 蒋一禾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20 | |
语言训练——合唱之美(下) | 阎宝林、阎泽铮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39 | |
音乐教育政策在全球音乐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| [德]亚历山德拉·凯兹-韦泽尔著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34 | |
疫情时期区域音乐教研的思考与实践 | 连华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46 | |
让学生爱上音乐课一初中音乐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| 江舟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50 | |
教师教育 | 专项评估视阀下专业音乐院校教育硕士的培养困境与解决路径 | 尹嘉琳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23 |
?音乐教育哲学的“理”与“路”——从审美到体验的融通 | 朱超 | 中国音乐教育 | 2020.08 | 28 | |
主题 | 篇名 | 责任者 | 刊名 | 刊期 | 页码 |
教学与研究 | 怎样欣赏艺术 | 傅抱石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5 |
傅抱石款题与书法分期探析 | 欧阳摩壹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22 | |
傅抱石先生的篆刻艺术 | 叶宗镇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36 | |
新见傅抱石致吕斯百信礼二通考释 | 徐森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49 | |
盛装书法—展厅时代的思考 | 刘洪彪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26 | |
展厅时代:当前书法展览的困境与走向 | 李宁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29 | |
展厅书法笔法的衰微与设计意识的崛起 | 祝帅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34 | |
展厅:当代书法价值的呈现场域 | 王宏伟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38 | |
展厅对书法创作的导引及生发 | 王子微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41 | |
伊秉绶的书法渊源与碑学成就 | 杨庆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55 | |
伊秉绥与包世臣交游考 | 谭平国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74 | |
凤世弟昆——伊秉绥与叶梦龙家族的情谊 | 何碧琪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84 | |
不为利禄,不畏时艰--伊秉缀致同年阮元二札读后 | 许隽超 张金杰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92 | |
太守身前原玉局--伊秉绥与苏轼的情志契合 | 孙超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02 | |
伊秉绥 洪亮吉二人的交游 | 张峻岭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09 | |
大数据下人工智能与书法的互融 | 刘尚林 王佳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98 | |
晚明徽籍印人考察 | 崔祖菁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72 | |
晚明印谱发展盛况及其多样性分析 | 吴云峰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76 | |
晚明文化复古思潮对书法的影响 | 赵彦辉 李少鹏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78 | |
明代晚期书论中的意象创构 | 田婧媛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81 | |
赵宦光的书法批评观 | 黄辉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83 | |
赵宦光书学思想中的矛盾与错位 | 徐宇璇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87 | |
赵宦光草篆之"草法"研究 | 李玥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191 | |
明清印学研究的拓展 | 吴倩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204 | |
地域文化研究与艺术审美的统一--评《周原金文书法艺术》 | 邱世鸿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205 | |
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的探索之作 | 王素 | 中国书法 | 2020.08 | 206 |